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育 成语教育

和为贵的例子有哪些-和为贵的例子成语典故是什么

tamoadmin 2024-10-25 人已围观

简介将相和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大将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的故事,里面有着和氏璧引起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成语典故。“将相和”的和是指两人消除分歧和误会,两人和好的意思。两人和好的原因在于:1、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弃了个人的意气之争;2、蔺相如为相,识大体,顾大局,尊重老干部,照顾老同志的威望,忍辱负重;3、大将廉颇知错能改,勇于认错,不回避错。这个故事我说明长平之战前,赵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又论

和为贵的例子有哪些-和为贵的例子成语典故是什么

将相和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大将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的故事,里面有着和氏璧引起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成语典故。

“将相和”的和是指两人消除分歧和误会,两人和好的意思。两人和好的原因在于:

1、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弃了个人的意气之争;

2、蔺相如为相,识大体,顾大局,尊重老干部,照顾老同志的威望,忍辱负重;

3、大将廉颇知错能改,勇于认错,不回避错。

这个故事我说明长平之战前,赵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又论语变出来的四字成语

四海内皆兄弟也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释义“四海”指天下,全国。例句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萍水相逢,自是有缘”。复句式用法;作分句;含褒义。

成语典故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于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司马牛不懂这话的意思,问道:“不忧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呢?”司马牛告辞孔子后,见到了他的师兄子夏。他忧愁他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了安慰他说:“我听说过:“一个人与生,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富贵则是由天来安排的。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造句

1、虽然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人人各异。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皆兄弟。

4、海关的职责都一样,但每个国家的风俗不同。有的国家宽厚仁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的国家把所有入境者都视为嫌疑犯。

5、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抒发的是山水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的是亲情,“四海之内皆兄弟”表达的是兄弟情。

6、四海之内皆兄弟,萍水相逢,自是有缘。

7、我们无须幼稚到这种地步,在这个园子里争夺萝卜的时候,就羡慕那个园子里的萝卜无人问津,以为那些人对白菜的争夺,都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拥抱。

8、四海之内皆兄弟,国际青年大串联。加强联系,把记忆串起来;增进友谊,把感情串起来;传递祝愿,把希望串起来;接力热情,把快乐串起来。

9、啸聚山林,煮酒言欢,四海之内皆兄弟,大丈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10、当年郑和下西洋,互通有无利交往。如今国富又民强,千年传统不能忘。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平共处情谊长。祝福短信身边傍,愿你劈波斩浪现辉煌。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言之有故是什么意思

1. 关于论语的四字成语

〖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论语·颜渊》〖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北辰星拱〗 成语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不耻下问〗 成语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不得其门而入〗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不得其〗 成语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不悱不发〗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卑宫菲食〗 成语典故: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语典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暴虎冯河〗 成语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不惑之年〗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教而杀〗 成语典故: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不咎既往〗 成语典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不堪其忧〗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不磷不缁〗 成语典故: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不念旧恶〗 成语典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表里如一〗 成语典故: 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伯牛之疾〗 成语典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百里之命〗 成语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屏气不息〗 成语典故: 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不弃故旧〗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屏气凝神〗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屏气敛息〗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博施济众〗 成语典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屏声息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典故: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不忘久要〗 成语典故: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博文约礼〗 成语典故: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博学多识〗 成语典故: 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博学笃志〗 成语典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不亦乐乎〗 成语典故: 有朋自远方来,。

2. 论语中的四字词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指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不亦乐乎 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 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问 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类成语,几乎每篇都有。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这类成语占《论语》成语的很大部分,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出自《论语》的成语。出自《论语》的成语,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成语。

据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如:众星拱辰 出自《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古作“共”)安老怀少 出自《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将原句中的虚字和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的成语。如:节用爱人 出自《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举直错枉 出自《为政》:“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3)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

如:异端邪说 出自《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在“异端”后加“邪说”。

中庸之道 出自《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庸”后加“之道”。 (4)将原型成语(即首创成语)中的字更换形成另一成语。

如:随心所欲 出自《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从”换作“随”。

有始有终 出自《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将“卒”换作“终”。 (5)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

如:见义勇为 出自《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改“无勇”为“勇”,“不为”为“为”。

周急继乏 出自《雍也》:“若不周急不继富”。改“不继富”为“继乏”。

3. 论语中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逝者如斯 5、不舍昼夜 6、三人行,必有我师

7、择善而从 8、匹夫不可夺志

中其他成语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老而不,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 关于论语的四字词语

1 不亦乐乎 《学而》

2 犯上作乱 《学而》

3 一日三省 《学而》

4 节用爱人 《学而》

5 贤贤易色 《学而》

6 和为贵 《学而》

7 食无求饱 《学而》

8 居无求安 《学而》

9 安贫乐道 《学而》

10巧言令色 《学而》

11 告往知来 《学而》

12 就正有道 《学而》

13 贫而乐道 《学而》

14 慎终追远 《学而》

15温良恭俭让 《学而》

16 小大由之 《学而》

17 学而时习之 《学而》

18 言而有信 《学而》

19 从心所欲 《为政》

20 当立之年 《为政》

5. 有关《论语》的四字成语及翻译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 *** 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6. 从《论语》来的成语5条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集\ (ld@yjrg) confucian.tccg.gov/chinese/a13 成语典故 出处及注释 至圣先师 明武宗、明世宗及清世祖皆曾尊谥孔子至圣先师的封号。

中华民国 *** 的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孔子人格伟大至公无我,是教育家、哲学家亦是政治家,是古今全世界教师的表率。

清圣祖曾以「万世师表」四字题孔子庙的匾额,后世遂以此专称孔子。 赞美孔子乃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有教无类 生民未有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台中孔庙大成殿正前方之巨型宫灯上,嵌《有教无类》 《生民未有》,象征孔子的言论促使现代学术普级,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指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的分别。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形容孔子才能出众成就教育事业实属空前绝后。

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台中孔庙的棂星门两旁各建金声、玉振门各一座,以彰显孔子的伟大事迹。 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牌坊为表彰与纪念人物或表示美观的建筑物。

台中孔庙在力行路上建有两座牌坊上嵌德侔天地、道贯古今,表彰孔子伟大的德行与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也。(俑者,古时制作用于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

后引申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

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大师李松林先生之作品。 万仞宫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快捷方式,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台湾各孔庙的照壁有直接书写万仞宫墙四字,亦有绘麒麟者,台中孔庙的照壁则是嵌浮雕孔子游学图。

明德至善 台中孔庙大成殿内有 严故总统家淦先生题颁的明德至善匾额,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于淳厚朴实。)

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的人同进同出。

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于认错勇于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

7. 写出《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四字成语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万恶的转载线----------------------------

都还不错,值得记住后自己用自己的人生品味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故事

言之有故的意思是所说的话有根据。相关解释如下:

言之有故,汉语成语,言,说话,故,道理、根据、依据。拼音yán zhī yǒu gù,意思是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学习成语的意义

1、学习成语是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们通常是由四个字或四个音节组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成语通常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寓言性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哲学和历史。

2、学习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例如,“礼之用,和为贵”表达了中国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3、学习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汉语水平。成语通常是由四个字或四个音节组成,它们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汉语词汇量、语法和表达能力。掌握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学习成语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因为成语在文章中经常出现,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并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汉语水平以及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学习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许多成语都来源于历史事件、典故和寓言故事,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成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滥竽充数》和《一邯郸学步》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东施效颦:

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因其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邯郸学步:

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李白诗曰: 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扩展资料:

《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绝对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百度百科-东施效颦

百度百科-邯郸学步

论语四字成语

滥竽充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邯郸学步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扩展资料:

《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绝对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百度百科-邯郸学步

百度百科-滥竽充数

1. 论语四字成语有哪些

〖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

〖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

〖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

〖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论语·颜渊》

〖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

〖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

2. 论语六则中的四字成语.

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第四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第九则:怎样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第十则:怎样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 论语中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逝者如斯 5、不舍昼夜 6、三人行,必有我师

7、择善而从 8、匹夫不可夺志

中其他成语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老而不,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 论语中的四字词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指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不亦乐乎 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 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问 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类成语,几乎每篇都有。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这类成语占《论语》成语的很大部分,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出自《论语》的成语。出自《论语》的成语,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成语。

据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如:众星拱辰 出自《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古作“共”)安老怀少 出自《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将原句中的虚字和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的成语。如:节用爱人 出自《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举直错枉 出自《为政》:“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

如:异端邪说 出自《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在“异端”后加“邪说”。

中庸之道 出自《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庸”后加“之道”。 (4)将原型成语(即首创成语)中的字更换形成另一成语。

如:随心所欲 出自《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从”换作“随”。

有始有终 出自《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将“卒”换作“终”。 (5)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

如:见义勇为 出自《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改“无勇”为“勇”,“不为”为“为”。

周急继乏 出自《雍也》:“若不周急不继富”。改“不继富”为“继乏”。

5. 关于论语十则朗诵稿的四字成语比如:孔孟之道

论语十则里的成语:成语:敏而好学注音:mǐn ér hào xué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成语:温故知新注音:wēn gù zhī xīn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成语:不耻下问注音:bù chǐ xià wèn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成语:任重道远注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成语:择善而从注音:zé shàn ér cóng释义: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成语:不亦乐乎注音:bù yì lè hū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成语:见贤思齐注音:jiàn xián sī qí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6. 关于论语的四字词语

1 不亦乐乎 《学而》

2 犯上作乱 《学而》

3 一日三省 《学而》

4 节用爱人 《学而》

5 贤贤易色 《学而》

6 和为贵 《学而》

7 食无求饱 《学而》

8 居无求安 《学而》

9 安贫乐道 《学而》

10巧言令色 《学而》

11 告往知来 《学而》

12 就正有道 《学而》

13 贫而乐道 《学而》

14 慎终追远 《学而》

15温良恭俭让 《学而》

16 小大由之 《学而》

17 学而时习之 《学而》

18 言而有信 《学而》

19 从心所欲 《为政》

20 当立之年 《为政》

7. 有关《论语》的四字成语及翻译

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词语:学而时习之 注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释义: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词语:温故知新 注音:wēn gù zhī xīn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词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注音: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释义: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词语:敏而好学 注音:mǐn ér hào xué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词语:不耻下问 注音: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词语:默而识之 注音:mò ér shí zhī 释义:默:不语,不说话。识:记。

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词语:学而不厌 注音:xué ér bù yàn 释义: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词语:诲人不倦 注音:huì rén bù juàn 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词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词语:择其善者而从之 注音: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释义:择:选择;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词语:逝者如斯 注音:shì zhě rú sī 释义: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词语:不舍昼夜 注音:bù shě zhòu yè 释义: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8. 关于论语的四字词语

1 不亦乐乎 《学而》 2 犯上作乱 《学而》 3 一日三省 《学而》 4 节用爱人 《学而》 5 贤贤易色 《学而》 6 和为贵 《学而》 7 食无求饱 《学而》 8 居无求安 《学而》 9 安贫乐道 《学而》 10巧言令色 《学而》 11 告往知来 《学而》 12 就正有道 《学而》 13 贫而乐道 《学而》 14 慎终追远 《学而》 15温良恭俭让 《学而》 16 小大由之 《学而》 17 学而时习之 《学而》 18 言而有信 《学而》 19 从心所欲 《为政》 20 当立之年 《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