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分类 成语分类
齐桓公有关的典故-齐桓公相关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tamoadmin 2024-11-10 人已围观
简介春秋五霸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说法:一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以下为有关他们的成语故事:1 齐桓公: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老马识途
春秋五霸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说法:一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以下为有关他们的成语故事:
1 齐桓公: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 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3 秦穆公: 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现在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现在,他们的关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敢说三道四?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头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晋之好: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现泛指两家联姻。
4 楚庄王: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一鸣惊人: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问鼎中原 :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5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一代霸主齐桓公,为何后两个月无人替他收尸?
晋文公的成语故事是志在四方。
典故出处:
《左传》载:重耳及齐,桓公厚礼,以宗女姜氏妻之,重耳安。从者以为不可。与姜氏合谋。酒醉离齐。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后多用来比喻英雄豪杰的志向。
故事:
晋公子重耳一行,逃到齐国之后,齐桓公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不仅馈赠给他们金银马匹i,而且还把宗女姜氏嫁给了重耳。这时重耳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已有点心灰意冷,贪图安逸日子,不想再离开齐国了。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三年齐桓公了。齐国发生内讧,新君齐孝公背宋附楚,完全失去了霸主的样子。赵衰等人商量说:“咱们随公子到齐国,原指望借齐国的力量归晋复国,现在看来不行了,我们的想个法子,让公子到别国去吧!”
狐偃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你们跟我到城外桑树林子去吧,那儿僻静,不易走漏风声。”于是,大伙就去了桑树林子。狐偃怕有人偷听,四处察看一番,没见着人影儿就开了腔,说:“我看这么着吧!咱们先把行李搬到城外,然后再约公子外出狩猎。
到了城外,咱们就请他离开齐国。可不知道去哪国好?”赵衰说:“宋襄公一直想做霸主,总比窝在这儿强。”大伙应和着说:“好!就这么着吧!”
谁能晓得,就在他们说这一番话的时候,被在桑树上采桑叶的蚕姑齐女听了。回去便告诉了重耳夫人姜氏。姜氏不动声色,听后就把齐女杀掉了。当晚,姜氏对重耳说:“公子有四方之志,我不阻拦,我已把听到消息的桑女给杀了,您可放心地去谋您的大事吧!”
重耳听了感到莫名其妙,一口否认了这回事。第二天,姜氏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赵衰等人,说:“你们能这样同心协力劝公子动身,去谋求复国大业,我打心眼里高兴,我完全支持你们的壮举。”赵衰一伙听了很受感动,说:“那就请夫人替我们出个主意吧!”
姜氏说:“这样吧,今天晚上我请公子喝酒,把他灌醉。你们就连夜把他抱上车,同你们一块上路去吧!”狐偃听到这儿,情不自禁地爬下给姜氏磕了一个头,说:“夫人能够这么帮助公子,真是难得。”
乳业。姜氏请公子重耳喝酒。重耳已猜到了几成,却问:“今天又什么事啊,怎么请起客来了?”姜氏嬉笑着说:“听说公子要出远门,特意给你送行啊!”重耳反问道:“到哪儿去呀?我在这儿不是挺好吗?”姜氏说:“好是好,不过大丈夫总是得做一番事业。
再说您那一些大臣,个个都是文武全才,您听他们的没错呀!”重耳这一下全明白了,生气地说:“今晚这酒我不喝了!我真不愿离开你呀!”姜氏满脸堆笑地说:“真不去,可别骗我呀!”重耳说:“我说的是真心话,不会骗你。”姜氏说:“去不去由您,请不请由我。
要是您真去呀,这酒就算为您送行;要是您不走呀,这酒就算是留您。好不好?”两口子就这样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个没完,果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口子越喝越上劲,不觉几巡过去了。
姜氏看着丈夫已有几分醉意,便哭在心里,笑在脸上,进一步激重耳说:“一杯酒留一年,再喝几杯,我再留您几年。”说到这儿,重耳也不好推辞,又连喝了几杯。姜氏为了丈夫的事业,又忍痛割爱地劝了三杯酒。这样重耳一下子醉倒了。
姜氏见重耳醉如烂泥,便通知狐偃等人把重耳抬上车辇,离开齐国都城奔宋国而去了。
晋文公简介及其生平
简介:
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为狐姬 。重耳年少时谦虚好学,善于养士。
生平:
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至翟国,后辗转五鹿(卫)、齐、卫、曹、宋、郑、楚、秦等国,在外十九年,备尝艰辛。晋文公元年(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即位为晋君。
重耳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创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襄王赏赐。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战后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被周襄王策命为诸侯之伯,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同年又会齐、鲁、宋、秦等国君于温。会后,先后伐依附楚的许、郑两国。
同时,他还在攘夷的旗号下对付北方戎狄的扩张,继续作“三行”以抵御狄人。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重耳逝世。
齐桓公想拜见东郭野人是什么典故要是成语,不要三国演
齐桓公之的故事,其实就是?停尸不顾,束甲相争?的成语典故的来源。而具体来讲:
1、昏聩自大,五子相争
齐桓公晚年的时候,不顾?老伙计?管仲的建议,重用了管仲提出的危险人物。再加上齐桓公一生的功绩,以及为后嗣之君,准备?烂摊子?,创造儿子比父亲更贤明的形象,所以国政在江河日下中,在齐桓公五个儿子的蠢蠢欲动中,变得风波云诡。
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和他们背后的势力,静静地看着逐渐自以为是的桓公,在昏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桓公四十三年,趁着,桓公病重不起,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绝对权力,撕破了脸皮。一场萧墙之祸,在血肉横飞中,开始了狂欢。
2、幽静深宫,魂飞天外
在宫内大乱,中被重病折磨的半不活的齐桓公,早已身不由己的,被管仲列为?危险人物?的三个奸臣。以保护君主的名义,送入?特护病房?。使得堂堂的春秋雄主,齐桓公,在孤苦无依,水量断绝中,面对权力面前对亲情和生命的绝望。而这样的故事在此后千年依旧屡见不鲜,尤其是被自己儿子活活饿的,赵武灵王、梁帝更能涉身体会呀!
一代霸主就这样被活活饿在宫殿里,而他的儿子却依然在玩弄的权力游戏,还在尸山血海上,豪赌着人命,支持着自己的权力欲望。终于过了两个月,新君无亏,在政治斗争中胜出,当上新一代的齐国公,才去把?特护病房?的桓公入殓。而此时桓公,已经困在深宫,两个多月,尸体早已腐坏,只有蛆虫带着他的一缕生魂爬出窗外,得到向往的自由。向后人,讲述着权力下亲情的丧失和人性的扭曲。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出自成语“礼贤下士”。东郭野人是春秋齐桓公时期的一个贤士,小臣稷。
据《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
成语“礼贤下士”就是出自这。
易牙烹子是哪个成语典故?
唇亡齿寒的典故:
齐桓公自从打退山戎,救了燕国,帮助鲁国平定了内乱以后,卫国又派使臣来拜见齐桓公,说北狄(北方游牧部族的总称)侵犯卫国,杀了国君卫懿(y?)公.
齐桓公派公子无亏为大将,带领人马到了卫国,立了新君卫文公.无亏留下三千齐兵,驻扎在卫国,防备北狄.他自己回国向父亲齐桓公禀(bǐng)报.
齐桓公说:?咱们是得好好地帮助卫国.?管仲说:?咱们不如替卫国砌城墙,便于他们防卫.?
齐桓公很赞成这个主意,约了别的几个国家,替卫国砌城墙,盖房子.这使得齐桓公的名声更大.接着他又派人朝拜周釐王,请周釐王派自己到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宣布新君的君位,并以周天子委派的名义召集别国诸侯会盟.列国诸侯不管愿意不愿意,凡是承认他是霸主的都向他进贡,听他的指挥.
在这以前,齐桓公就请周天子命他约会宋国、鲁国、陈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各国派大将领兵由齐桓公统领去攻打楚国.楚成王说:?楚国和齐国相隔挺远,风马牛不相及,你为什么攻打我呢?
齐桓公说:?我受王命而来,你不向周天子进贡滤酒用的茅草.?直到楚成王认错讲和,齐桓公才叫各国退兵.当时,齐、楚、晋、秦、吴、越是一等大国.承认齐桓公为霸主的宋、鲁、郑、卫都是二等大国,陈、曹是三等大国,只有许国是个小国,可见齐桓公的实力很强.齐桓公在位三十二年间,经历了四代周王,称霸后九次召集诸侯会盟.
后来,齐桓公老了.西方秦国(今陕西、甘肃的一部分)的国君秦穆(m?)公想乘机扩张势力,争做中原的霸主.秦穆公认为要做大事得有大批人才,他想尽办法满天下去搜罗.秦穆公与众不同的是,不重用本国的贵族.他怕本国贵族权大势大,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他宁可重用外来的人才.外来人才他们不像本国的豪门大族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
有个人物姓百里,名奚(xī).百里奚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他的儿子叫孟明视,后来也是个出名的人物.百里奚在三十多岁娶妻生子后,离开虞国到齐国,但找不到出路,靠要饭过日子.后来四十多岁他到了宋国,碰见一个隐士叫蹇(jiǎn)叔,两人成了知心朋友,都想找一个出路,可是找不到主儿.没办法,百里奚打算回到虞国去.蹇叔说:?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倒是我的朋友,咱们不妨找找他去.?就这样,百里奚又回到了虞国.
蹇叔带着百里奚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要带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摇了摇头说:?虞君爱贪小便宜,不像有作为的人物.?于是,蹇叔就离开了百里奚.临别时他对百里奚说:?以后您要瞧我,就上鸣鹿村好了.?打这儿起,百里奚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了大夫.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爱贪小便宜.
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派使者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璧,作为礼物买通虞君说:?我们打算攻打虢(gu?)国(又叫北虢,都城在今河南陕县东南),为行军方便,想跟您借一条道儿从您的国土过去.?
虞君瞧瞧手里的玉璧,又瞧瞧千里马,连连答应:?可以,可以!?
大夫宫之奇拦住他说:?不行!虢国跟虞国贴得那么近,好像嘴唇跟牙齿一样.俗语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们这两个小国相帮相助,还不至于给人家灭了.万一虢国被晋国灭了,虞国也一定保不住.?
虞君说:?人家晋国送来了千里马和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咱们连一条道儿都不准人家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上十倍,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上了一个大国,还不好吗?
百里奚拉住宫之奇退出来说:?跟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儿上.?宫之奇知道虞国一定灭亡,就带着家人跑了.
不久,晋献公派大将率领大军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回头顺便也灭了虞国,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君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晋献公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不愿意做晋国的官.
后来,百里奚又被楚国抓去.秦穆公把这个当年帮人看牛的百里奚从楚国赎出来当了大.
?唇亡齿寒?的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一般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天上真的掉下馅饼时,也要看到馅饼背后潜藏的危险。
唇亡齿寒的汉语词典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清孙枝蔚《<甲申述忧>序》:「何况关中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唇亡齿寒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唇揭齿寒、荣辱与共、息息相关、殃及池鱼、皮之不存、互相关注、巢倾卵破、城门失火、互为表里、休戚相关、巢毁卵破、生相依、唇齿相依、辅车相依、毛将焉附
反义词:隔岸观火、同床异梦、素昧平生、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用唇亡齿寒造句:
1、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2、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3、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4、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5、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齐桓公好服紫 联想到什么成语典故
“易牙烹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管理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有一次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易牙为了满足桓公的欲望,将自己的三岁儿子蒸了献给了桓公吃,桓公认为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提拔重用了易牙,易牙便成为宠臣。后来大臣管仲生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并问管仲:“君将何以教我?”仲曰:“君勿近易牙和竖刁”。桓公说:“易牙烹子飨我,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人无不爱其子,自己的儿子尚且不爱,焉能爱君”。直到管仲后,桓公仍不信其言。不久齐桓公病危,易牙果然拥立齐桓公的宠妾卫共姬的儿子作乱,闭塞宫门,桓公被活活气在病榻上。
意思是易牙为了讨好国君,把自己孩子煮了献给国君。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没有染色的丝制品)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
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稍微)却(后退),吾恶紫臭’。”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官名,宫内侍卫)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翻译:齐国国王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整个国家的人们全都穿紫色衣服。在这时,五匹本色丝绸抵不到一匹紫色
(的丝绸)。桓公因这事而犯难,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的衣服)就非常贵,整个国家的百姓(都)
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管仲说:“君主您想(制止它),为什么不试着不穿紫色,对左右的人说:
‘我非常讨厌紫色的臭味’。于是(一旦)正好有穿着紫色衣服进来的人,桓公就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
讨厌紫色的臭味。”桓公说:“好。”
在这天,宫中侍卫没有穿紫色衣服的;第二天,国家之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三天(过后)境内没有穿紫色衣
服的了。
邹缨齐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