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成因 成语成因

绥靖是什么意思古汉语-绥靖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11-03 人已围观

简介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绥suí①会意:从糸(mì),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②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③引申:安定、安抚。《诗·恒》:"绥万邦。"《三国志·薛综传》:"绥边抚裔。"靖jìng安定。《书·无逸》:"嘉靖殷邦。"绥德、靖远和镇南、北平一类地名,皆取其吉也。绥靖suí jìng[pacify; a

绥靖是什么意思古汉语-绥靖是什么意思

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

suí

①会意:从糸(mì),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

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

②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③引申:安定、安抚。《诗·恒》:"绥万邦。"《三国志·薛综传》:"绥边抚裔。"

jìng

安定。《书·无逸》:"嘉靖殷邦。"

绥德、靖远和镇南、北平一类地名,皆取其吉也。

绥靖

suí jìng

[pacify; appease]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例: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

绥靖主义

suíjìngzhǔyì

[appeasement]

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绥靖政策

1。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

2。实质: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3。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

4。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

(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详细介绍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到30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见远东战争策源地、集体安全政策),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A.N.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绥靖政策表现为美国对前苏联的妥协。为争取苏联同一道参加对日作战,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中同意苏联的要求,表示中国外蒙古部分(现蒙古共和国)的现状应予维持;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所受侵害的帝俄(日俄战争)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下: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这样,通过一系列牺牲他国——尤其是中国——利益的手段,美国达到了暂时拉拢苏联、避免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目的。但是不久,由于北约、华约之间矛盾加剧,绥靖政策正式破产。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绥靖政策一度破产。

满意请采纳。

"绥靖"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说起绥靖都是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妥协投降。其实原本不是这个意思,让我们聊聊绥原来的含义。

绥来自妥,就是把手放在一个坐着的女人头上,意思是安抚,平稳,妥当,金文的绥加了一个绞丝旁,古代上车都让抓着车上的绳索,意为妥当,平安。

“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靖是安定,绥靖就是安抚边疆。

古代绥靖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迹了。诸葛亮出征南蛮前听从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最终让以孟获为首的南蛮诸部心悦诚服。

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一段这样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绥靖”现在基本上是一个贬义词了,对应英文appeasement policy。

二战前夕,西方大国对采取妥协、姑息政策,一味安抚退让,致使坐大。翻译过来就是绥靖政策。包括形容汪精卫的伪政府。这个词就彻底沦为了贬义词。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龟这个字,以前是神武大帝,最后也成了骂人的词,不同的时代总是赋予含义不同的意思,给与他们不同的生命力,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绥靖的意思?

绥靖 (Appeasement)

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这个词一般用于贬义,指的是30年代 英美法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初,美英指望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对日本侵华不加反对。1932年美国宣布“不承认主义”,反对日本破坏门户开放政策和《九国公约》。同时,美国又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销日本。美国这种既指责又纵容的两面政策一直延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国则一再偏袒日本。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拒绝对日经济制裁。1937年7月英日有田——克莱琪协定,它是慕尼黑政策在远东的重演。绥靖政策在欧洲的推行,以英法对德绥靖为主要内容,以英国为主导。1935年3月,德国丝毫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对此不加制裁,英国反而同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

1935年1月,法国同意大利签定“罗马协定”,怂恿意大利于10月挑起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英法操纵国联虽然不得不宣布对意经济制裁,但拒绝实施两项重要措施:禁运石油和风俗苏伊士运河。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5年8月通过的美国中立法,在1939年11月作了修改之后是绥靖政策的变种。它的目的在于隔岸观火,从中渔利。

1936年3月,由于英法按兵不动,德国不发一枪一弹,占领莱茵非武装区。8月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则推行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德意干涉者,结果,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德国借西班牙战场完成了军事实验。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10月伙同德意把慕尼黑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让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最丑恶的表现。得寸进尺,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破产。

绥:从糸,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绥,车中把也。――《说文》

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礼记·少仪》

子良授太子绥。――《左传·哀公二年》

《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我国古代的车马》

又如:执绥(挽住车中绳索);绥绳(执以登车的绳索)

上古五服之一 [one of the five areas in ancient times]。古代王畿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其名称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服,服事天子

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

时军司马班超留于寘,绥集诸国。――《后汉书·西域传·序》

又如:绥民(安定人民);绥安(安定);绥定(安定);绥纳(安抚接纳);绥驭(安抚控制);绥养(安定抚养);绥御(安抚统治);绥服(安定顺服);绥集(安辑,安抚和合);绥宁(安定)

临阵退军,向后撤 [retreat]

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左传·文公十二年》

制止;止 [stop]

使民以劝,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国语·齐语》

舒缓的 绥,舒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绥者,安之舒也。”

平安;安好;安泰 [peaceful]

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荀子·儒效》

又如:顺颂时绥(书信用语)

绥靖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

绥靖主义

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参考资料:

金山词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