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成因 成语成因
三皇定五音打一生肖-三皇五帝指的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黄帝(Yellow emperor;The huangdi;Mauslleum)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目前学术界公认黄帝出生建都于有熊(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黄陵县),国际***多次到两地访问!简介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
黄帝(Yellow emperor;The huangdi;Mauslleum)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目前学术界公认黄帝出生建都于有熊(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黄陵县),国际***多次到两地访问!
简介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关于黄帝的历史资料十分稀少。
诞生之地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至于具体出生地点,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但也有个别人认为在其它地方。
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传说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这一说法得到包括中国古都学会在内的部分民间机构的认可。
传说三、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这一说法应该首先排除。据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宋真宗赵恒尊黄帝为赵姓始祖,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间,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其北即是著名的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
《史记》原书中并没记载黄帝出生于那里,
后来孔子的后代孔国安(西汉中叶人物),给《史记》加上了注释,并注明了黄帝出生在曲阜寿丘。众所周知孔子为山东曲阜人,孔国安把黄帝的出生地写在自己的家乡,用意可想而知!
黄帝的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
神话传说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或山东曲阜),亦称为有熊氏。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黄帝族崛起,先是与炎帝决战于涿鹿(阪泉),并将其流放南方,接着与炎帝的部属蚩尤战于涿鹿(阪泉),擒杀蚩尤而诛之,后又平定邢天和夸父等部落的反抗,又经过随后数次战争,终于重新统一天下,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后来将炎帝从南方召回辅政,炎黄两个部落开始融合。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其他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一说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 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二说在曲阜寿丘(今山东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18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18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历史意义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宗教中的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大概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据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的盛世局面。与百家塑造黄帝帝王形象同时,一些典籍又在塑造黄帝的仙人形象。《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庄子》多记黄帝访道、论道事,《在宥》篇记黄帝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教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徐无鬼》篇记黄帝去具茨之山访大隗君,路遇牧马童子教以治天下之道,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知北游》记黄帝讲道的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又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大宗师》篇说:“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秦汉方士更以黄帝为帝王成仙的样板,鼓动秦皇、汉武以之为楷模修炼长生。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黄帝是也。”公孙卿更编造了一个有名的黄帝鼎湖升天的神话,曰:“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可以说,历战国至汉初,黄帝基本上已具有帝王兼仙人的形象。
道教在形成初期,人们称其前身为黄老道,视黄帝与老子同为道教的祖师。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由此遂被沿袭。所以此后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继续进行增饰。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云:“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于名山,受仙经于神人,蹶埃尘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跻,金石不能与之齐坚,龟鹤不足与之等寿。”同书《辩问》篇夸说黄帝是自古以来唯一的治世而兼得道的圣人,曰:“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
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极言》篇则历叙黄帝遍历名山、访真问道、以至最后得道升天的故事。
略云:“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之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涓子,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而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南北朝至隋唐间,续有史籍增益黄帝成仙事迹。《泰一杂子》曰:“黄帝诣峨眉见天真皇人,拜之玉堂,曰:敢问何为三一之道?皇人曰:而既己君统矣,又咨三一,无乃朗抗乎?……圣人欲治天下,必先身之立权以聚财,葵财以施智,因智以制义,由义以出信,仗信以著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迪道以保教,善教以政俗,……制礼以定情,原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德,成德以叙命,和命以安生,而天下自尔治,万物自尔得,神志不劳,而真一定矣。”《黄帝内传》又模仿《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编造西王母向黄帝讲道、授图像的故事,曰:“王母授帝七昧之术。帝曰:何谓七昧?王母曰:目昧即不明,耳昧即不聪,口昧即不爽,鼻昧即不通,手昧即不固,足昧即不正,心昧即不真。但心不乱即真矣,目不昧即明矣,耳不昧即聪矣,……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则一身不治,近于也。”又曰:“王母饮帝以碧霞之浆,赤精之果,因授帝白玉像五躯,曰:此则元始天尊之真容也。又授帝二仪本形图,还丹十九首。帝乃作礼,置于高观之上,亲自供养,后妃臣妾莫得睹之。其观上常有异色云气,奇香闻数百步,时人谓之道观,道观之号自此始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又称黄帝是灵宝经的传人,曰:“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唐僖宗广明二年(881),王瓘对诸书所记黄帝修道事进行整理,成《广黄帝本行记》,是黄帝修道成仙的系统总结,称:“黄帝以天下既理,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于是历访诸山问道,最后道成,“有黄龙垂胡髯迎帝,帝乘龙天。”道教奉黄帝为古仙人,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之为“玄圃真人轩辕黄帝”,列于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之下的左位。道士多托黄帝之名以著书,现《道藏》除收医书古籍《黄帝内经》外,托名黄帝之《阴符经》是其最著名者。托名黄帝的方术书则更多,如述外丹术的有《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论占卜的有《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宅经》;论选择嫁娶吉日的有《黄帝授三子玄女经》;论杂法仙术的有《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诀》等。
旧时一些地区尝建黄帝庙或轩辕庙,多以之为古仙而奉祀之。《山西通志》载有多处黄帝庙,其“一在曲沃县城中,明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河南、陕西等地亦有黄帝庙,《河南通志》云:“黄帝庙有二,一在宜阳县西,一在阌乡县东南,世传轩辕黄帝铸鼎于此,故立庙焉。”AK道教宫观中尝有黄帝殿、轩辕祠。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观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又有轩辕祠专祀黄帝。
黄帝三百年的传说。宰我从荣伊听到, 问孔子, 孔子也不信, 他回答是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而民得其利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所以说300年。(大戴礼记.卷七.五帝德)其实黄帝也是一个部落联盟,据《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10世,1520年(《易纬稽览图》年数同),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
道教所述黄帝
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二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这里所说的便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二说姓公孙。《云笈七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称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蚩尤,“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
其实黄帝是中华民族古代领袖中最杰出的一位。相传古代帝王,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黄帝曾居住在涿鹿,曾联台炎帝族打败了九黎族。其后黄帝与炎帝发生冲突,黄帝战胜炎帝而定居中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故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史记·封禅书》和《云笈七签·轩辕黄帝》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常游天下名山与神相会,修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百余岁得;神通,于荆山铸宝鼎成功即有龙垂胡髯以迎之,“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他还“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至道”,“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至青城山谒中黄丈人”,“登云台山见宁先生受《龙跷经》”,问正一之道”,又“练石于缙云台”,“合符瑞于釜山,得不之道”。黄帝飞升后,为“太一君”,后来“享之列为五帝之中方君也”,台之为中国历史传说之“五帝”。
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春秋·台诚图》称黄帝起于雷电,并说:“轩辕,主雷雨之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嗥,其佐句芒,执归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祝融),执衡而牿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禺疆),执权而治冬。”这和苗族古歌说他们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对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黄帝最初和风伯等都是神农氏诸侯, 担任雷的巫帅。
目前:道教有许多经书传于黄帝,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真灵位业图》中,排列神仙位次,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
陵寝
在陕西省的桥山、河南灵宝均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据说与黄帝有关的遗迹,黄皇陵也有多处,但今陕西省陵县的黄帝陵和黄帝庙已逐渐成为人们拜祭黄帝的中心。《史记》上说"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掩映在参天古柏之中,肃穆幽深。“桥山龙驭”四字碑立于陵前。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史记·封禅书》上说,黄帝从首山采了铜,在荆山湖边铸了一口大鼎,这时有天龙下界,垂下胡须迎请黄帝上天。黄帝跨上龙背后,许多大臣和宫女也爬了上去,没有爬上去的便抓住龙须,结果龙须被拔掉了,而且还把黄帝的一只弓也晃落下来。这样,此处被称作鼎湖,上了天的黄帝被叫作鼎湖龙,落下的弓叫乌号。有诗云“当年龙髯攀无计,此日桥山景更清”说的就是这回事。
虽然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但从古至今所有华夏子孙都把他当作华夏文明的始祖来对待。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地。 传说黄帝生于河南新郑,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 陵冢在桥山之巅 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 此下马”字样。古代凡 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 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 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 轩辕庙里的柏树之王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 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 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伟是轩辕黄帝手,距今约有五拮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 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下,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株,称为“柏树之王”。 庙院里有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共46通。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 6字。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只有桥山的黄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保坊黄帝陵十分重视,多次进行整修,并扩展道路,增建文物陈列室及服务设施。每年来此参观游览,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
数字成语哪些?
历史名词集锦
二伯(bā):齐桓公、晋文公二柄:赏、罚文、武二伯:周代主持国政的东西二伯。
指周公和召公。
二乘:指佛教的大乘和小乘二德:仁、信阴、阳二谛:佛教用语,真谛、俗谛二典:尚书中《尧典》、《舜典》合称二妃:指尧的两女,娥皇、女英二分:春分、秋分二傅:太傅、少傅二后:周文王、周武王二皇:伏羲、神农二极:南极、北极天子、父母二纪:日、月二京:汉代东京(洛阳)、西京(长安)
二立:立功、立德二丽:日、月二溟:南海、北海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二气:阴、阳二乔: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二氏:佛、道二教二王:指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耀:日、月二仪:天、地二致:仁、孝二周:东周、西周二篆:大篆、小篆三才:天、地、人三辰:日、月、星三春:孟春、仲春、季春三冬:孟冬、仲冬、季冬三秋:孟秋、仲秋、季秋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从子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祖、父、子三代曾祖、祖、父三代三党:父族、母族、妻族三典:轻、中、重三种刑法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三伏:农历中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三革:皮革中的甲、胄、盾犀甲、兕甲、牛甲三公: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三官:道教奉天、地、水为三官三光:日、月、星房、星、尾三个星宿三圭:指诸侯五个爵位中的公、侯、伯三桓: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伏羲、神农、女娲天皇、地皇、泰皇伏羲、神农、黄帝天皇、地皇、人皇 三极:天、地、人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三家:春秋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三监:指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指唐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三戒:戒色、戒斗、戒得三晋:战国时的韩、赵、魏三经:易、诗、春秋诗、书、周礼孝经、论语、孟子三精:日、月、星三军:周代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步、车、骑三种兵种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祭祀天、地、宗庙之礼三灵:天、地、人灵台、灵囿、灵沼三论:汉代初年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命:公、侯、伯之卿三木:古刑具,枷在颈、手、足三处三农:春、夏、秋三个农时三辟:夏、商、周三代的刑法三器:三种治理国家的手段,指号令、刑法、禄赏三亲:父子、夫妻、兄弟三仁:指殷代末年纣的贤臣微子、箕子、比干三善:三种道德标准:亲亲、尊君、长长三少:三公的副职:少师、少傅、少保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务农时节佛教分一个为热时、雨时、寒时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世:佛教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三事:指春、夏、秋三季的农事指三公。
三叔:周武王灭商后,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管商遗民三司:古代的三个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也称三公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金以劝农、盐铁、度支为三司,主管财赋三颂:《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商颂》三体:诗经中风、雅、颂为三体唐诗中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真书流行前,古文、篆、隶称三体,后来真书、行书、草书也称三体史书中的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畏:君子有三畏:畏三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三曜:日、月、星三揖:古时礼制,卿、大夫、士向君王行礼时,君王须还揖,故称卿、大夫、士为三揖。
三仪:天、地、人三雍:辟雍、明堂、灵台,合称三雍,是帝王举行祭祀、典礼的场所。
又叫三雍宫岁寒三友:松、竹、梅三元:天、地、人日、月、星唐人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全称三元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元科举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叫三元。
明代又以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点、探花为三元三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朝三正:夏、商、周三代天、地、人之正道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三传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为三族三俎:豕、鱼、腊三种祭品。
三尊:君、父、师为三尊三翮六翼:九鼎的别名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四部:古代图书的分类,经、史、子、集四聪:指曹魏时的诸葛玄、诸葛诞、邓飏、玄畴四大:道教以道、天、地、王为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古人以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四代:虞、夏、殷、周四德:易以元、亨、利、贞为四德儒家以孝、悌、忠、信为四德指置善、事长、立爱、结旧四种德行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方:东南西北四关:指关中的函谷关、武关、散关、萧关指人的耳、目、心、口四教:孔子教学的四个重要的内容,文、行、忠、信。
后代儒者以诗、书、礼、乐为四教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科:孔子门徒的四种科目,即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种文体名,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库:指经、史、子、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四仲: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灵:指麟、凤、龟、龙四种灵物传说中的四帝,苍帝、黄帝、白帝、黑帝指掌四方的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四美:治、安、显、荣音、味、文、言良辰、美景、赏心、悦事仁、义、忠、信四民:士、农、工、商四难: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四扰:四种家养的牲口,马、牛、羊、猪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黄帝时的四个史官,沮诵、苍颉、隶首、图籍四术:诗、书、礼、乐四维:礼、义、廉、耻为治国的四纲,叫四维四角,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序:春、夏、秋、冬四季四业:诗、书、礼、乐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四艺:琴、棋、书、画四雅:梅、兰、竹、菊五伯:即五霸,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王、楚庄王五兵:五种兵器,车兵,指戈、殳、戟、酋矛、夷矛步卒兵器,指矛、戟、钺、楯、弓矢,也指矛、戟、弓、剑、戈五采:五色,青、赤、白、黑、黄五常:五种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指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关系指仁、义、礼、智、信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代:指五个朝代,1)黄帝、唐、虞、夏、殷2)唐、虞、夏、商、周指五代十国的五代,前五代为梁、陈、齐、周、隋后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德:人的五种品德1)温、良、恭、俭、让2)孙子解为智、信、仁、勇、严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帝:指上古五位帝王,1)伏羲、神农、黄帝、尧、舜2)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方天帝,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五典: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度:指分、寸、尺、丈、引五种度量单位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服: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五种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谷:1)稻、稷、麦、豆、麻2)麻、黍、稷、麦、豆五官:传说中五行之神,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人体的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心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种诸侯爵位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佛教中称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为五教五尽:信、名、财、亲、功全丧尽称五尽五经:五部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种礼制,吉、凶、宾、军、嘉五苦:佛教言生老病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五苦五气:中医称寒、暑、燥、湿、风为五气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刃:指刀、剑、矛、戟、矢五种兵器五戎:指刀、剑、矛、戟、矢五种兵器五瑞:谓圭、璧、琮、璜、璋五种玉器,是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而定的。
五色:五种颜色:青、白、赤、黑、黄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胜:五行相胜,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石:道教谓五石可以炼制丹药,丹砂、雄黄、白凡、曾青、慈石五事:古人修身的五件事,貌、言、视、听、思兵中上决定胜负优劣的五种因素,道、天、地、将、法五祀:指禘、郊、祖、宗、报五种祭祀指祭祀的五种神,1)五行之神,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2)住宅内外五种神,门、户、井、灶、中溜五听:审查案情的五种方法,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篙山(河南)
五位:指岁、月、日、星、辰指五方之位东、南、西、北、中指五方之神,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味:酸、辛、甘、苦、咸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刑:1)墨、劓、剕、宫、大辟(史记。
五帝本纪)
2)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国语。
鲁语上)
3)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汉书。
刑法志)
4)、流、徙、杖、笞(隋书。
刑法志)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臭:五种气味,膻、薰、香、腥、腐五种有气味的植物,薜荔、白芷、蘪芜、椒、莲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乐:五种乐器,琴瑟、笙竽、鼓、钟、磬五藏:五脏,脾、肺、肾、肝、心佛教中五类经典,素旦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五子:1)齐国的管仲、隰朋、宁戚、宾胥无、鲍叔牙2)秦国的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六朝:1)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南朝六朝,简称六朝,也作六代2)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简称六朝。
六德:智、仁、圣、义、忠、和六种德行诹、谋、度、询、咨、周六种行为六服: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区外,据近远划分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夷服,称六服六府:金、木、水、火、土、谷六种税官,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六经:诗经、尚书、礼纪、乐经、周易、春秋六律:古以十二律管确定乐音的高低,由低至高的顺序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奇数为阳类,称六律;偶数为阴类,称六吕。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指风、寒、暑、湿、燥、火指朝霞、正阳、飞泉、沆瀣、天玄、地黄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姻亚(夫的家属)
父、子、兄、弟、夫、妇诸父(叔伯)、诸舅、兄弟、姑姊、婚媾、姻亚六书:汉代学者根据小篆归纳出六种造字原则和用字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前四种为造字原则,后二为用字原则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七出:古代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条款,不顺父母、无子、*、嫉妒、恶疾、多口多舌、窃盗。
七德:诗歌的七种特性,识理、高古、典丽、风流、精神、质干、体裁七教:指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应遵的伦理关系七魄:道家言人有七魄,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七窍:眼、耳、口、鼻七孔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始:乐论,黄钟、林钟、太簇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为春夏秋冬之始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声韵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政: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为七政七佐: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八病:诗中八种语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方:四方(东南西北)加四维(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蚁、华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八风:八方之风,东明庶风、东南清明风、南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广莫风、东北融风佛教用语,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音:古代乐器的总称,金(钟)、石(罄)、丝(琴瑟)、竹(箫管)、匏(笙竽)、土(埙)、革(鼓)、木(柷敔)
八政: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郑燮、李鱓、李方膺、罗聘、高翔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九家: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十家,另加了小说家)
九卿:周九卿,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司空、司马、司寇、宗伯秦汉九卿,奉常(太常)、郎中令(汉称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汉称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汉称大司农,一度又称大农令)、少府。
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族:九代家族,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孙、曾孙、玄孙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同族。
十德:指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十方: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家:战国时代的十个学派,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二十四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时:旧时把一日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子初、子正)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八宿: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室、璧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
关于黄帝的经典传说故事
一丁不识,一不扭众,一世之雄,一世龙门,一丘一壑,一丘之貉,一丝一毫,一丝不挂
一丝不紊,一丝不苟,一丝两气,一丝半粟,一串骊珠,一举一动,一举两得,一举千里
一举成名,一了百了,一了百当,一事无成,一五一十,一人之交,一人有庆,一介不取
一介书生,一仍旧贯,一代楷模,一代谈宗,一代风流,一以当十,一以贯之,一体同心
一倡百和,一傅众咻,一元复始,一元大武,一决雌雄,一刀两断,一分为二,一切众生
一刻千金,一力承当,一劳永逸,一匡天下,一双两好,一反常态,一发千钧,一发破的
一口三舌,一口两匙,一口咬定,一叶知秋,一吟一咏,一呼百应,一呼百诺,一命呜呼
一日九迁,一日千里,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一枕槐安,一目了然,七十二行,七嘴八舌
七情六欲,七手八脚,七扭八歪,七折八扣,七拼八凑,七推八阻,七擒七纵,七日来复
七棱八瓣,七步之才,七八活,七窍生烟,七行俱下,七长八短,七零八落,七青八黄
七颠八倒
七高八低
万不得已
万世师表
万世流芳
万事亨通
万事大吉
万人空巷
万众一心
万全之策
万劫不复
万口一谈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万壑争流
万壑千岩
万头攒动
万家灯火
万家生佛
万寿无疆
万应灵丹
万念俱灰
万无一失
万一生
万不辞
万犹轻
万民涂炭
万水千山
万目睽睽
万签插架
万箭攒心
万籁俱寂
万籁无声
万紫千红
万缕千丝
万象更新
万象森罗
万贯家财
万选青钱
万里长城
万里长征
万里鹏翼
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三五成群
三人为众
三人成虎
三从四德
三令五申
三位一体
三余读书
三六九等
三分鼎足
三十六行
三十而立
三占从二
三命而俯
三坟五典
三复斯言
三天两头
三头两绪
三头两面
三头六臂
三头对案
三妻四妾
三姑六婆
三媒六证
三寸之舌
三对六面
三尸暴跳
三差两错
三平二满
三年之艾
三年化碧
三心二意
三思而行
三战三北
三户亡秦
三推六问
三教九流
三旨相公
三旬九食
三星在天
三星在户
三智五猜
三更半夜
三曹对案
三朋四友
三朝元老
三浴三衅
三灾八难
三牲五鼎
三班六房
三瓦两舍
三生有幸
三番五次
三皇五帝
三纲五常
三纸无驴
三缄其口
三翻四复
三老五更
三茶六饭
三蛇七鼠
三衅三浴
三街六巷
三言两语
三豕涉河
三贞九烈
三足鼎立
三迭阳关
三长两短
三阳开泰
三顾茅庐
三马同槽
三魂七魄
上下一心
不一而足
不三不四
不二法门
不值一钱
不值一顾
不屑一顾
不成三瓦
不擒二毛
不易一字
不祥之兆
不识一丁
不赞一词
不远万里
不远千里
丑态百出
专心一志
东方千骑
丢三落四
两世为人
两全其美
两叶掩目
两头白面
两小无猜
两手空空
两相情愿
两瞽相扶
两脚书橱
两脚野狐
两虎相斗
两袖清风
两豆塞耳
两败俱伤
两部鼓吹
两面三刀
两面二舌
两鼠斗穴
串通一气
举一反三
举一废百
举十知九
举国一致
举目千里
乌七八糟
九世之仇
九九归一
九五之尊
九儒十丐
九原可作
九回肠断
九垓八埏
九天九地
九天揽月
九年之蓄
九曲回肠
九一生
九未悔
九泉之下
九洲四海
九流三教
九流人物
九流十家
九烈三贞
九牛一毛
九转功成
九霄云外
九鼎大吕
乱七八糟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八佳人
二分明月
二姓之好
二心两意
二惠竞爽
二竖为虐
二龙戏珠
五世其昌
五体投地
五光十色
五内俱崩
五内如焚
五劳七伤
五合六聚
五大三粗
五子登科
五彩缤纷
五心六意
五斗折腰
五方杂处
五日京兆
五月披裘
五毒俱全
五湖四海
五短身材
五经扫地
五羖大夫
五脊六兽
五脏六腑
五色无主
五色缤纷
五花八门
五虚六耗
五行八作
五行并下
五角六张
五言长城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五谷丰登
五陵年少
五雀六燕
五零四散
五音六律
五颜六色
五风十雨
五马分尸
五鬼闹判
五黄六月
人一己百
人己一视
人手一册
人百其身
人财两空
亿兆一心
从一而终
付之一叹
付之一炬
付之一笑
以一奉百
以一当十
以一持万
以一知万
以一警百
以求一逞
仪态万方
价增一顾
众口一词
传诵一时
低三下四
侏儒一节
依违两可
倒三颠四
倒打一耙
倚马七纸
偶一为之
光焰万丈
光芒万丈
入木三分
八字打开
八拜之交
八斗之才
八珍玉食
八百孤寒
八音迭奏
公私两便
六亲不认
六亲无靠
六出奇计
六出纷飞
六合之内
六尺之孤
六月飞霜
六朝金粉
六根清静
六畜不安
六神无主
六街三市
六韬三略
六马仰秣
再三再四
再衰三竭
冠绝一时
决一战
决一胜负
决一雌雄
决胜千里
几次三番
分斤掰两
划一不二
判若两人
利出一孔
利市三倍
别树一帜
前程万里
剑头一吷
力敌千钧
劝百讽一
功亏一篑
加人一等
势不两立
勇冠三军
十万火急
十之八九
十二金牌
十亲九故
十全十美
十冬腊月
十围五攻
十字街头
十字路口
十室九空
十年寒窗
十年磨剑
十年窗下
十恶不赦
十拿九稳
十指连心
十日之饮
十步芳草
十步香草
十一生
十生九
十病九痛
十羊九牧
十行俱下
十载寒窗
十里长亭
十面埋伏
十风五雨
十鼠同穴
千万买邻
千丝万缕
千了百当
千人所指
千仓万箱
千仞无枝
千军万马
千刀万剐
千千万万
千变万化
千变万状
千叮万嘱
千呼万唤
千回万转
千回百折
千夫所指
千头万绪
千奇百怪
千娇百媚
千山万壑
千山万水
千岩万壑
千岩竞秀
千差万别
千恩万谢
千方百计
千疮百孔
千真万确
千秋万代
千秋万岁
千端万绪
千篇一律
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
千言万语
千载一时
千载难逢
千辛万苦
千里一曲
千里之足
千里同风
千里犹面
千里莼羹
千里迢迢
千金一掷
千金之子
千金买笑
千金市骨
千金弊帚
千钧一发
千钧重负
千锤百炼
千门万户
半夜三更
南柯一梦
南面百城
去住两难
又弱一个
反戈一击
发引千钧
可发一噱
各执一词
各有千秋
合而为一
同出一辙
同功一体
名垂千古
名震一时
君命无二
含笑九泉
呼幺喝六
咫尺万里
咫尺千里
哄动一时
喙长三尺
器二不匮
囊括四海
四不拗六
四书五经
四亭八当
四分五裂
四大皆空
四平八稳
四战之地
四时八节
四海为家
四海升平
四海承风
四海波静
四海鼎沸
四清六活
四脚朝天
四衢八街
四通八达
四郊多垒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马攒蹄
回眸一笑
回肠九转
国无二君
在此一举
坐拥百城
垂涎三尺
垂范百世
声价十倍
夏五郭公
多此一举
大千世界
天下一家
天下第一
天保九如
天各一方
天无二日
太仓一粟
夹七夹八
奄奄一息
如出一口
如出一辙
始终如一
嫣然一笑
孑然一身
孟母三迁
季布一诺
季路一言
孤注一掷
学富五车
安于一隅
定于一尊
家徒四壁
家无二主
宿弊一清
富面百城
寡二少双
寸心千古
寸步千里
尝鼎一脔
尺幅千里
屋如七星
屡次三番
岁寒三友
左右两难
差三错四
巴三览四
并为一谈
广厦万间
张三李四
当头一棒
彪炳千古
得其三昧
微机四伏
心口如一
心无二用
志在四方
恐慌万状
悬旌万里
悬鹑百结
惊恐万状
惩一儆百
惮赫千里
愁肠九回
愁肠百结
感慨万千
感慨万端
成一家言
成千上万
才高八斗
打成一片
执两用中
扶摇万里
投诸四裔
抚绥万方
拉三扯四
拔十得五
拥书百城
拿三搬四
挂一漏万
挑三拣四
挥斥八极
挨三顶五
振臂一呼
捏一把汗
掂斤播两
掉三寸舌
排除万难
接三连四
接二连三
推三阻四
摇身一变
攒三聚五
教一识百
敝帚千金
数一数二
文房四宝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方寸万重
无一不知
日上三竿
日复一日
日理万机
日甚一日
日转千阶
日长一线
日食万钱
明见万里
昙花一现
一刻
春风一度
智周万物
更进一竿
月明千里
有一得一
有一无二
有朝一日
有无二
朝三暮四
机杼一家
杀一儆百
杂七杂八
柔肠百结
桂林一枝
梧鼠五技
森罗万象
模棱两可
横七竖八
横扫千军
欢聚一堂
欺三瞒四
此中三昧
步调一致
毁于一旦
毁誉不一
毫厘千里
毫无二致
气象万千
水天一色
江天一色
污七八糟
沃野千里
沆瀣一气
沧海一粟
洞察一切
流芳百世
济济一堂
浑然一体
浮一大白
海纳百川
混为一谈
混然一体
清风两袖
渴尘万斛
游戏三昧
源泉万斛
漆黑一团
漏洞百出
火冒三丈
灵机一动
烜赫一时
烽火四起
焕然一新
牙签万轴
犒赏三军
狡兔三窟
独一无二
独当一面
独有千秋
独树一帜
独步一时
独霸一方
狼烟四起
猖獗一时
略胜一筹
略见一斑
略逊一筹
略高一筹
登高一呼
百万雄师
百不一存
百不失一
百世不磨
百业萧条
百代文宗
百代过客
百依百顺
百兽率舞
百发百中
百堵皆作
百岁千秋
百川归海
百巧千穷
百年之后
百年之好
百年之柄
百年偕老
百年树人
百弊丛生
百思不解
百战不殆
百战百胜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百无一用
百无一能
百无禁忌
百无聊赖
百步穿杨
百端待举
百舌之声
百舍重茧
百般刁难
百般奉承
百花齐放
百衣百随
百读不厌
百身何赎
百身莫赎
百辞莫辩
皓月千里
盈千累万
盈盈一水
盛极一时
目空一切
目迷五色
眼空四海
睥睨一切
瞬息万变
知一万毕
破绽百出
神气十足
离题万里
秤斤注两
稍胜一筹
稍逊一筹
稳吃三注
窥豹一斑
笔扫千军
箫韶九成
精金百炼
红日三竿
约法三章
经史百子
经纬万端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罗掘一空
罚一劝百
罢黜百家
罪加一等
罪该万
羿射九日
耳听八方
耳目一新
聊备一格
聊胜一筹
聪明一世
背城一战
背城借一
背水一战
胡说八道
腰缠万贯
腹载五车
自成一家
舛讹百出
苟安一隅
荟萃一堂
莫衷一是
虚晃一枪
言三语四
言无二价
言行一致
言行不一
言重九鼎
誓不两立
誓不二
计出万全
讽一劝百
说一不二
说三道四
诸子百家
调三窝四
贵贱无二
赏一劝百
跬步千里
身价百倍
身怀六甲
身经百战
转战千里
软红十丈
进退两难
退避三舍
通同一气
遗臭万年
金钗十二
铁板一块
铅刀一割
铢两分寸
铢两悉称
铭感五内
长命百岁
长年三老
闲愁万种
闻一知二
闻一知十
阳关三迭
阶前万里
零七八碎
雷霆万钧
青山一发
青钱万选
面目一新
韦编三绝
颊上三毛
颠三倒四
风行一时
风靡一时
食日万钱
首屈一指
首鼠两端
驽马十驾
骈四俪六
高人一等
高人一筹
高出一筹
鹏程万里
鹑衣百结
鹤鸣九皋
鹪鹩一枝
麟凤一毛
麦穗两歧
黄梁一梦
鼎足三分
鼎足而三
齐烟九点
龙生九子
五音疗法失传的原因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有关黄帝的 传说 故事 有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的传说故事一:战神传说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了蚩尤,但蚩尤有不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黄帝的传说故事二:仙人授道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黄帝的传说故事三:宗教之神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盛世的局面。与百家塑造黄帝帝王形象同时,一些典籍又在塑造黄帝的仙人形象。可以说,历战国至汉初,黄帝基本上已具有帝王兼仙人的形象。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由此遂被沿袭。所以此后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继续进行增饰。同书《极言》篇则历叙黄帝遍历名山、访真问道、以至最后得道升天的故事。
旧时一些地区尝建黄帝庙或轩辕庙,多以之为古仙而奉祀之。《山西通志》载有多处黄帝庙,其?一在曲沃县城中,明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陕西等地亦有黄帝庙,道教宫观中尝有黄帝殿、轩辕祠。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观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又有轩辕祠专祀黄帝。
黄帝是一个部落联盟,据《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10世,1520年(《易纬稽览图》年数同),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
黄帝的为政举措
文化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皋陶、伯益、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黄帝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于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鼎:在荆山(位于陕西中部)铸鼎,分华夏为九州。
水井:井的发明,古人也归功于黄帝。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物质
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 种植 果木蔬菜,种桑养蚕, 饲养 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兵械方面,制造刀、长矛、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火灯、床、席、蹴踘等。
黄帝的著名战役
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宝鸡尚有清姜河,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儿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距今五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猜你喜欢:
1. 炎帝黄帝传说故事
2. 黄帝大战蚩尤 神话故事
3. 黄帝的简介及传说
4. 炎帝黄帝大战的故事
5. 黄帝选贤传位的故事
数字成语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朋友总是觉得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的感觉,可能还没有形成疾病,但是却明显不适。比如感觉疲倦、乏力、头晕、失眠、颈肩部疼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等。或者已经形成了慢性疾病,服用药物却解决不了所有的症状。有没有一种绿色的、简便的、没有副作用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有,那就是音乐治疗,或者说音乐养生。
音乐治疗(养生)作为一门集艺术、心理学、医学、物理学于一身的交叉学科,虽未形成真正成熟的理论及应用体系,却日渐走向兴盛。
www.5sleep.cn
“音乐治疗”诞生于二战时期,1980年才传入中国,国外的研究水平远高于国内,国际上认为中国没有独立的音乐治疗理论体系,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说苑》记载的我国5000年前原始部落医师苗父用竹管乐器为患者治疗疾病,到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记载了完善的五音疗病体系,中国的音乐治疗已有至少五千年历史,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系统流传下来。因此,复原《黄帝内经》失传的五音疗病体系,恢复基于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音乐治疗理论,这是每个炎黄子孙尤其是中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们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献记载,开始了追寻这遗失千年的生命之歌的旅程。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与自然、社会相互联系,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免遭病邪侵扰。自然界有阴阳,人体有阴阳,音乐也有阴阳。人的各种情志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以调和与平复。这些都是先祖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教导下,得出的智慧结晶。
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 古圣《礼记?乐记》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通过音乐可体察社会风气,衡量社会的道德情操是否健康。故而中正清雅的音乐可平衡人们的身心,协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繁忙的生活节奏下,各种修生养性的方法应运而生,《黄帝内经》云:「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音乐养生不失为奇葩一朵。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挖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具有无比深远的意义!
中国音乐治疗的源流
远古时期,十万年前中国山西即有石埙出现(图1),说明当时人类已经懂得使用石埙放松健康身心。土生万物,通八方,通天通地——加上下为十方,都可以贯通。考古学家已经印证“原始先人吹埙、群民围构火而听”的传说,可知伏羲氏“造瑟埙调理百病”的历史传说,应不虚假。依实证,古埙、竽音、葫芦笙等土音,可以入脾胃,对脾胃有极佳的理疗养生功能。
宫商角徵羽
图1 石埙
贾湖骨笛(图2)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贾湖骨笛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贾湖骨笛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玛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文明的重要影响。
本草音乐
图2 贾湖骨笛
距今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有一位名叫苗父的医生,他以竹管乐器演奏的形式,为席地而坐的患者来治病的,愈人很多。如《说苑》中记载:“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说明这种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三皇五帝时期,圣人试竹苇立五音定十二律(六侣六律)对应疏理人体十二经脉(六阴经、六阳经);大禹治水时期,大禹首创《禹步歌》医救万民瘟疫。说明到这个时期,音乐治疗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黄帝研五音应五脏理论,以五音疗疾,其传承后人把部分内容撰写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时间大致在 2000 年前。黄帝内经,其中共有11篇15段经文讲述了音律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不包括五运六气七篇大论中,用音律学名词命名时序的部分),为音乐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北方生寒……在色为黑,在音为羽”。这段经文讲述了五方、五藏、五音的对应关系。
《素问 五常政大论》:“委和之纪……其脏肝……其声角商……涸流之纪……其脏肾……其声羽宫……”这段经文实际讲述了五行不足情况下,五音调理五藏的方法,如角商两音调理肝脏不足。
《灵枢 邪客篇第七十一》云:“伯高答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这段经文讲了五音对应五藏,六律对应六腑,音律对应脏腑经络的原理是天人合一。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按照二十五音的音律名词命名分类阴阳二十五类人,更是说明了音律与人体的密切关联。
《乐经》是《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 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史记 乐书》论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说明先秦时期,音乐可以条畅人们的情志,规范人们的道德修养,以利于社会稳定。
本草音乐
度量衡的混乱导致中国音乐治疗发展的断层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而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左传》中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但是这种显著的治疗效果,近见于先秦、《黄帝内经》形成之前的阶段,之后逐渐失传。后世仅见零星的传说记载,唐代孙思邈创立六字诀以声波共振养生,而至宋代以后连记载都没有了。
究其失传的原因,笔者认为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自制度量衡,音乐标准混乱有关。为什么说度量衡对音乐很重要?这涉及到标准音的问题。如西方音乐以440Hz的音作为A音,并用440Hz的音叉来给各种乐器调音。而中国古代,是以固定长度、内径的律管来记录这种标准音的,称为“黄钟律管”(图3)。
如蔡邕《月令章句》说:“黄钟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其余皆稍短(渐短),唯大小无增减。”这种固定长度、内径的律管,有其固有的共振频率,演奏出的音即是标准音。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止,各国均有自己的度量衡标准,于是就出现了标准音的混乱,最终导致“礼崩乐坏”,音乐治疗的体系也就逐渐失传了,出现了断层。
www.tiganyinyue.com
图3 玉制律管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只是理论部分,尚有很多遗失。
根据音乐的定义重新去寻找标准音
古代的音乐音阶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其可以用于各种乐器的弹奏,但因为地域发音的不同也会产生一些细小的差异,而鉴定它们的标准是有难度的。
如何去寻找遗失的标准音,是恢复中国传统音乐治疗体系的关键。《史记 乐书》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这段论述不仅给出了音乐的定义——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且给出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作用。
上述文字中 “动荡血脉”四个字尤为关键。现代音乐给我们的感觉,仅仅能够调节心情、情绪,减轻压力,或者振奋精神,总之与中医“心”的功能活动有关,却无法“动荡血脉”,也就没有治疗的效果。
中医讲“心主神明”,是指心脏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生命活动。在后天八卦图中,心处于离卦,在最上面,如下图:
心属火,火性炎上,说明我们目前的音乐标准偏高了,容易入于“火”位,不再能够、或者较少影响其他经络脏腑。如果我们能够把标准音降低一些,应该能够重新达到“动荡血脉”、调理疾病的效果。
动荡血脉的原理在于:天人合一
音乐为什么能够“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有关。
在古代,主管音乐的“律法”和主管天文的“历法”是密切相关的,放在一起去研究的。《后汉书 律历志》载“葭灰占律”之法(图4),在一密闭性能良好、温度与湿度变化不大的屋子里,按一定方位排列十二个木案,案面做成内卑外高的倾斜状,将十二律的律管依序排列在桌上,并在长短不一的各管内覆填以葭莩(即芦苇衣膜)烧制而成的灰,当各月所属中气到来时,将引发地气上升,而此气可使相应律管中所置的葭灰扬起。这说明每个节气到来时,天地之间会有不同的频率波动,诱发对应的律管共振,使葭灰飞出。
同时,这种天地间的频率千万年来不断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动荡着经络的气血,逐渐形成了音乐声波频率“动荡血脉”的规律。《道德经》里讲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是这一规律的真实写照。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动荡“脾、肺、肝、心、肾”经络气血的频率,那么这些频率就是“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标准音。这里的五音相当于天地之间的共振频率,经络相当于律管,经络里的气血相当于律管中的草木灰。
我先前记得看过一片小文章,里面都是咱中国常识,如,三教是啥 九流是啥等 大家谁有收藏
含数字的成语
一丁不识
一不扭众
一世之雄
一世龙门
一丘一壑
一丘之貉
一丝一毫
一丝不挂
一丝不紊
一丝不苟
一丝两气
一丝半粟
一串骊珠
一举一动
一举两得
一举千里
一举成名
一了百了
一了百当
一事无成
一五一十
一人之交
一人有庆
一介不取
一介书生
一仍旧贯
一代楷模
一代谈宗
一代风流
一以当十
一以贯之
一体同心
一倡百和
一傅众咻
一元复始
一元大武
一决雌雄
一刀两断
一分为二
一切众生
一刻千金
一力承当
一劳永逸
一匡天下
一双两好
一反常态
一发千钧
一发破的
一口三舌
一口两匙
一口咬定
一叶知秋
一吟一咏
一呼百应
一呼百诺
一命呜呼
一哄而散
一唱一和
一唱三叹
一喷一醒
一团和气
一团漆黑
一国三公
一场春梦
一塌刮子
一塌糊涂
一壶千金
一夔已足
一天星斗
一如既往
一孔之见
一字一板
一字一珠
一字不易
一字不苟
一字之师
一字褒贬
一字连城
一官半职
一定不易
一定之规
一室生春
一家之言
一家之计
一家眷属
一寒如此
一寸丹心
一尘不染
一岁九迁
一差二错
一己之私
一帆风顺
一干二净
一干人犯
一年半载
一床两好
一应俱全
一座皆惊
一张一弛
一弹指顷
一往情深
一往无前
一得之功
一得之愚
一得之见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一心一意
一心一计
一念之差
一息尚存
一意孤行
一成一旅
一成不变
一手一足
一手包办
一手托天
一手遮天
一扫而空
一技之长
一把拿
一抔黄土
一拍即合
一拥而上
一挥而就
一挥而成
一推两搡
一掷千金
一掷百万
一搭两用
一改故辙
一文不名
一斑窥豹
一方之任
一无可取
一无所取
一无所得
一无所有
一无所知
一无所能
一无所长
一无是处
一无长物
一日万机
一日万里
一日三省
一日三秋
一日之长
一日之雅
一日九迁
一日千里
一时半刻
一星半点
一曝十寒
一望无际
一朝一夕
一朝之忿
一木难支
一本万利
一本正经
一来二去
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一枕槐安
一枕黄梁
一枝之栖
一柱擎天
一树百获
一概而论
一榻横陈
一模一样
一步一鬼
一步登天
一毛不拔
一气呵成
一波三折
一泻千里
一浆十饼
一清二白
一清如水
一潭水
一片冰心
一片宫商
一片汪洋
一片焦土
一牛九锁
一狐之腋
一琴一鹤
一瓣心香
一生一世
一病不起
一盘散沙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一相情愿
一瞑不视
一知半解
一石二鸟
一秉至公
一穷二白
一窍不通
一笑千金
一笑置之
一笔勾销
一笔抹煞
一筹莫展
一箪一瓢
一箭上垛
一箭之地
一箭之遥
一箭双雕
一簧两舌
一索得男
一纸空文
一统天下
一网打尽
一股脑儿
一脉相传
一脉相承
一臂之力
一致百虑
一般见识
一草一木
一落千丈
一薰一莸
一蛇两头
一行作吏
一衣带水
一表人才
一表非凡
一见倾心
一见如故
一见如旧
一见钟情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一觞一咏
一触即发
一触即溃
一言一行
一言为定
一言九鼎
一言半语
一言难尽
一语破的
一语道破
一误再误
一诺千金
一谦四益
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一贫如洗
一路平安
一路福星
一路顺风
一蹴而就
一蹶不振
一身两头
一身两役
一身五心
一身是胆
一轨同风
一辞莫赞
一针一线
一针见血
一钱不值
一钱如命
一锤定音
一长一短
一长两短
一隅三反
一隅之地
一隅之见
一雷二闪
一面之交
一面之词
一面如旧
一颦一笑
一飞冲天
一饭千金
一饮一啄
一馈十起
一马平川
一马当先
一鳞一爪
一鳞半爪
一鳞半甲
一鸣惊人
一麾出守
一鼓作气
一龙一猪
一龙一蛇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七上八下
七事八事
七十二行
七嘴八舌
七情六欲
七手八脚
七扭八歪
七折八扣
七拼八凑
七推八阻
七擒七纵
七日来复
七棱八瓣
七步之才
七八活
七窍生烟
七行俱下
七长八短
七零八落
七青八黄
七颠八倒
七高八低
万不得已
万世师表
万世流芳
万事亨通
万事大吉
万人空巷
万众一心
万全之策
万劫不复
万口一谈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万壑争流
万壑千岩
万头攒动
万家灯火
万家生佛
万寿无疆
万应灵丹
万念俱灰
万无一失
万一生
万不辞
万犹轻
万民涂炭
万水千山
万目睽睽
万签插架
万箭攒心
万籁俱寂
万籁无声
万紫千红
万缕千丝
万象更新
万象森罗
万贯家财
万选青钱
万里长城
万里长征
万里鹏翼
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三五成群
三人为众
三人成虎
三从四德
三令五申
三位一体
三余读书
三六九等
三分鼎足
三十六行
三十而立
三占从二
三命而俯
三坟五典
三复斯言
三天两头
三头两绪
三头两面
三头六臂
三头对案
三妻四妾
三姑六婆
三媒六证
三寸之舌
三对六面
三尸暴跳
三差两错
三平二满
三年之艾
三年化碧
三心二意
三思而行
三战三北
三户亡秦
三推六问
三教九流
三旨相公
三旬九食
三星在天
三星在户
三智五猜
三更半夜
三曹对案
三朋四友
三朝元老
三浴三衅
三灾八难
三牲五鼎
三班六房
三瓦两舍
三生有幸
三番五次
三皇五帝
三纲五常
三纸无驴
三缄其口
三翻四复
三老五更
三茶六饭
三蛇七鼠
三衅三浴
三街六巷
三言两语
三豕涉河
三贞九烈
三足鼎立
三迭阳关
三长两短
三阳开泰
三顾茅庐
三马同槽
三魂七魄
上下一心
不一而足
不三不四
不二法门
不值一钱
不值一顾
不屑一顾
不成三瓦
不擒二毛
不易一字
不祥之兆
不识一丁
不赞一词
不远万里
不远千里
丑态百出
专心一志
东方千骑
丢三落四
两世为人
两全其美
两叶掩目
两头白面
两小无猜
两手空空
两相情愿
两瞽相扶
两脚书橱
两脚野狐
两虎相斗
两袖清风
两豆塞耳
两败俱伤
两部鼓吹
两面三刀
两面二舌
两鼠斗穴
串通一气
举一反三
举一废百
举十知九
举国一致
举目千里
乌七八糟
九世之仇
九九归一
九五之尊
九儒十丐
九原可作
九回肠断
九垓八埏
九天九地
九天揽月
九年之蓄
九曲回肠
九一生
九未悔
九泉之下
九洲四海
九流三教
九流人物
九流十家
九烈三贞
九牛一毛
九转功成
九霄云外
九鼎大吕
乱七八糟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八佳人
二分明月
二姓之好
二心两意
二惠竞爽
二竖为虐
二龙戏珠
五世其昌
五体投地
五光十色
五内俱崩
五内如焚
五劳七伤
五合六聚
五大三粗
五子登科
五彩缤纷
五心六意
五斗折腰
五方杂处
五日京兆
五月披裘
五毒俱全
五湖四海
五短身材
五经扫地
五羖大夫
五脊六兽
五脏六腑
五色无主
五色缤纷
五花八门
五虚六耗
五行八作
五行并下
五角六张
五言长城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五谷丰登
五陵年少
五雀六燕
五零四散
五音六律
五颜六色
五风十雨
五马分尸
五鬼闹判
五黄六月
人一己百
人己一视
人手一册
人百其身
人财两空
亿兆一心
从一而终
付之一叹
付之一炬
付之一笑
以一奉百
以一当十
以一持万
以一知万
以一警百
以求一逞
仪态万方
价增一顾
众口一词
传诵一时
低三下四
侏儒一节
依违两可
倒三颠四
倒打一耙
倚马七纸
偶一为之
光焰万丈
光芒万丈
入木三分
八字打开
八拜之交
八斗之才
八珍玉食
八百孤寒
八音迭奏
公私两便
六亲不认
六亲无靠
六出奇计
六出纷飞
六合之内
六尺之孤
六月飞霜
六朝金粉
六根清静
六畜不安
六神无主
六街三市
六韬三略
六马仰秣
再三再四
再衰三竭
冠绝一时
决一战
决一胜负
决一雌雄
决胜千里
几次三番
分斤掰两
划一不二
判若两人
利出一孔
利市三倍
别树一帜
前程万里
剑头一吷
力敌千钧
劝百讽一
功亏一篑
加人一等
势不两立
勇冠三军
十万火急
十之八九
十二金牌
十亲九故
十全十美
十冬腊月
十围五攻
十字街头
十字路口
十室九空
十年寒窗
十年磨剑
十年窗下
十恶不赦
十拿九稳
十指连心
十日之饮
十步芳草
十步香草
十一生
十生九
十病九痛
十羊九牧
十行俱下
十载寒窗
十里长亭
十面埋伏
十风五雨
十鼠同穴
千万买邻
千丝万缕
千了百当
千人所指
千仓万箱
千仞无枝
千军万马
千刀万剐
千千万万
千变万化
千变万状
千叮万嘱
千呼万唤
千回万转
千回百折
千夫所指
千头万绪
千奇百怪
千娇百媚
千山万壑
千山万水
千岩万壑
千岩竞秀
千差万别
千恩万谢
千方百计
千疮百孔
千真万确
千秋万代
千秋万岁
千端万绪
千篇一律
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
千言万语
千载一时
千载难逢
千辛万苦
千里一曲
千里之足
千里同风
千里犹面
千里莼羹
千里迢迢
千金一掷
千金之子
千金买笑
千金市骨
千金弊帚
千钧一发
千钧重负
千锤百炼
千门万户
半夜三更
南柯一梦
南面百城
去住两难
又弱一个
反戈一击
发引千钧
可发一噱
各执一词
各有千秋
合而为一
同出一辙
同功一体
名垂千古
名震一时
君命无二
含笑九泉
呼幺喝六
咫尺万里
咫尺千里
哄动一时
喙长三尺
器二不匮
囊括四海
四不拗六
四书五经
四亭八当
四分五裂
四大皆空
四平八稳
四战之地
四时八节
四海为家
四海升平
四海承风
四海波静
四海鼎沸
四清六活
四脚朝天
四衢八街
四通八达
四郊多垒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马攒蹄
回眸一笑
回肠九转
国无二君
在此一举
坐拥百城
垂涎三尺
垂范百世
声价十倍
夏五郭公
多此一举
大千世界
天下一家
天下第一
天保九如
天各一方
天无二日
太仓一粟
夹七夹八
奄奄一息
如出一口
如出一辙
始终如一
嫣然一笑
孑然一身
孟母三迁
季布一诺
季路一言
孤注一掷
学富五车
安于一隅
定于一尊
家徒四壁
家无二主
宿弊一清
富面百城
寡二少双
寸心千古
寸步千里
尝鼎一脔
尺幅千里
屋如七星
屡次三番
岁寒三友
左右两难
差三错四
巴三览四
并为一谈
广厦万间
张三李四
当头一棒
彪炳千古
得其三昧
微机四伏
心口如一
心无二用
志在四方
恐慌万状
悬旌万里
悬鹑百结
惊恐万状
惩一儆百
惮赫千里
愁肠九回
愁肠百结
感慨万千
感慨万端
成一家言
成千上万
才高八斗
打成一片
执两用中
扶摇万里
投诸四裔
抚绥万方
拉三扯四
拔十得五
拥书百城
拿三搬四
挂一漏万
挑三拣四
挥斥八极
挨三顶五
振臂一呼
捏一把汗
掂斤播两
掉三寸舌
排除万难
接三连四
接二连三
推三阻四
摇身一变
攒三聚五
教一识百
敝帚千金
数一数二
文房四宝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方寸万重
无一不知
日上三竿
日复一日
日理万机
日甚一日
日转千阶
日长一线
日食万钱
明见万里
昙花一现
一刻
春风一度
智周万物
更进一竿
月明千里
有一得一
有一无二
有朝一日
有无二
朝三暮四
机杼一家
杀一儆百
杂七杂八
柔肠百结
桂林一枝
梧鼠五技
森罗万象
模棱两可
横七竖八
横扫千军
欢聚一堂
欺三瞒四
此中三昧
步调一致
毁于一旦
毁誉不一
毫厘千里
毫无二致
气象万千
水天一色
江天一色
污七八糟
沃野千里
沆瀣一气
沧海一粟
洞察一切
流芳百世
济济一堂
浑然一体
浮一大白
海纳百川
混为一谈
混然一体
清风两袖
渴尘万斛
游戏三昧
源泉万斛
漆黑一团
漏洞百出
火冒三丈
灵机一动
烜赫一时
烽火四起
焕然一新
牙签万轴
犒赏三军
狡兔三窟
独一无二
独当一面
独有千秋
独树一帜
独步一时
独霸一方
狼烟四起
猖獗一时
略胜一筹
略见一斑
略逊一筹
略高一筹
登高一呼
百万雄师
百不一存
百不失一
百世不磨
百业萧条
百代文宗
百代过客
百依百顺
百兽率舞
百发百中
百堵皆作
百岁千秋
百川归海
百巧千穷
百年之后
百年之好
百年之柄
百年偕老
百年树人
百弊丛生
百思不解
百战不殆
百战百胜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百无一用
百无一能
百无禁忌
百无聊赖
百步穿杨
百端待举
百舌之声
百舍重茧
百般刁难
百般奉承
百花齐放
百衣百随
百读不厌
百身何赎
百身莫赎
百辞莫辩
皓月千里
盈千累万
盈盈一水
盛极一时
目空一切
目迷五色
眼空四海
睥睨一切
瞬息万变
知一万毕
破绽百出
神气十足
离题万里
秤斤注两
稍胜一筹
稍逊一筹
稳吃三注
窥豹一斑
笔扫千军
箫韶九成
精金百炼
红日三竿
约法三章
经史百子
经纬万端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罗掘一空
罚一劝百
罢黜百家
罪加一等
罪该万
羿射九日
耳听八方
耳目一新
聊备一格
聊胜一筹
聪明一世
背城一战
背城借一
背水一战
胡说八道
腰缠万贯
腹载五车
自成一家
舛讹百出
苟安一隅
荟萃一堂
莫衷一是
虚晃一枪
言三语四
言无二价
言行一致
言行不一
言重九鼎
誓不两立
誓不二
计出万全
讽一劝百
说一不二
说三道四
诸子百家
调三窝四
贵贱无二
赏一劝百
跬步千里
身价百倍
身怀六甲
身经百战
转战千里
软红十丈
进退两难
退避三舍
通同一气
遗臭万年
金钗十二
铁板一块
铅刀一割
铢两分寸
铢两悉称
铭感五内
长命百岁
长年三老
闲愁万种
闻一知二
闻一知十
阳关三迭
阶前万里
零七八碎
雷霆万钧
青山一发
青钱万选
面目一新
韦编三绝
颊上三毛
颠三倒四
风行一时
风靡一时
食日万钱
首屈一指
首鼠两端
驽马十驾
骈四俪六
高人一等
高人一筹
高出一筹
鹏程万里
鹑衣百结
鹤鸣九皋
鹪鹩一枝
麟凤一毛
麦穗两歧
黄梁一梦
鼎足三分
鼎足而三
齐烟九点
龙生九子
黄帝为什么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为“人文初祖”?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封神英雄榜姜子牙的诗句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璅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他还联结炎帝抗击蚩尤,在涿鹿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所人们称它为“人文初祖”。
1、微妙之音,皆在外候。
2、举而不用,是有求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3、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
4、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5、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
6、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和工,随时变化,以为纪钢。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7、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
8、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9、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10、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11、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12、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13、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原注其声应乎角音之管,是敌陈木神用事矣。当以白虎方位,日时胜之。盖角声属木,白虎属金,以金能克木也。余仿此。
14、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
15、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16、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於成民之生,罚在於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
17、不须兵器,可以守国。耒耜是其,杷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镰斧是其攻具。
18、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19、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
20、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21、按贤察名,选才考能,名实俱得之也。
22、知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
23、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24、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
25、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
26、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真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也。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27、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28、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29、负命者上钩来。
30、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
31、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
32、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国焉。
33、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34、敌人惊动则听之。闻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声者,宫也。此五音,声色之符也。
35、胜负之徵,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
36、作将,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幔,出隘塞、过泥涂,将先下步。
37、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38、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39、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
40、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且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41、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42、故必,必不如乐,乐不如甘,甘不如义,义不如视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横行乎天下。
43、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瘳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
44、势因於敌家之动,变生於两陈之间,奇正发於无穷之源。
45、凡兴师、动众、陈兵,天必见其云气,示之以安危,故胜败可逆知也。
46、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47、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48、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49、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50、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51、不慎所与也?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仁、义、忠、信、勇、谋。三宝者:农、工、商。六守长则君安,三宝完则国昌。
52、致慈爱之心,立威武之战,以卑其众,练其精锐,砥砺其节,以高其气,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坚其行阵,连其什伍,以禁*非。垒阵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陈取将,不旋踵者,多异於之将者也。
53、无故无新,如天如地。